于湖居士张孝祥的第二故乡是这个安徽小城芜湖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于湖居士张孝祥的第二故乡,是这个安徽小城芜湖
前几天准备去安徽芜湖出差的时候,我就定了计划,一定要去镜湖风景区游览一番。可惜我忙了两天,又因为赶飞机,蕞后错过了这个与张孝祥极有渊源的景点。
真得非常遗憾,写下这篇短文提醒自己,下次再去芜湖,一定先去看看镜湖。
张孝祥原是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但是他出生在明州鄞县桃源乡(今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13岁时,张孝祥阖家迁居芜湖,在这里度过了寒窗苦读的青少年时期。
历史上,有芜湖和于湖两地相连,但是后人将两处混淆,宋代陆游在《入蜀记》中说:芜湖即于湖。
长期生活于芜湖的张孝祥自号“于湖居士”,这个于湖其实就是芜湖。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23岁的张孝祥被宋高宗亲自擢为头部,成为钦点状元。从此他离开了芜湖,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
此后的五年,张孝祥官居临安,升任为中书舍人,后被汪彻弹劾丢官外任。罢官以后,张孝祥回芜湖闲赋两年半。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23岁的张孝祥被宋高宗亲自擢为头部,成为钦点状元。开始了他十余年的宦海沉浮。
此后的五年,张孝祥官居临安,升任为中书舍人,后被汪彻弹劾丢官外任。罢官以后,张孝祥回芜湖闲赋两年半。
当时宋朝对金用兵屡战屡败,但是在1161年,张孝祥的好友虞允文率领南宋军队击败了金主完颜亮。兵败后的完颜亮被叛军所杀,宋军赢得了的“采石矶大捷”。
张孝祥闻讯,高兴地填了《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为之庆祝。张孝祥传世的词作有200多首,这是少见的”祝捷“之词: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张孝祥复官,知抚州。离开芜湖以后,张孝祥曾经作《蝶恋花· 怀于湖》,词云:
但是芜湖的这个镜湖与贺知章无关,而是南宋状元词人张孝祥的镜湖。
《蝶恋花· 怀于湖》中有句:绕院碧莲三百亩,不知道是不是指今天的镜湖。
因为张孝祥仰慕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故其堂”归去来“,此湖名为陶塘。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张孝祥复官离开芜湖,同年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养子赵昚(宋孝宗)。
宋孝宗血气方刚,一心恢复中原,决定发起隆兴北伐北伐。1163年,宋军北伐遭符离之败,损失惨重。
符离之败后,南宋不得已签下了《隆兴和议》。
张孝祥与主战派人士张浚和虞允文都关系匪浅,他给虞允文写过祝捷的《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也给张浚写过令其惭愧的《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据说,张浚在听到这首词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罢席而去。
乾道六年(1170年)三月,38岁的张孝祥回乡退隐,绝意仕途,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芜湖。
张孝祥曾有《满江红· 于湖怀古》是在芜湖所作:
但是在张孝祥的诗词作品中,有于湖却没有用过陶塘和芜湖这两个词。不知道陶塘的称呼始于何时。
当年的七月,张孝祥送别好友虞允文时,在芜湖的舟中饮酒,中暑得病而死。 当年仅三十八岁。据周密《齐东野语》中记录:
芜湖,是张孝祥成长的地方,是其休养生息的地方,也是他落叶归根的长眠之地。
前几天在芜湖,很遗憾没有时间游览镜湖(陶塘)公园,赶往南宁禄口机场的路上,作了绝句一首留念:
以后再去芜湖的时候,一定先去镜湖游览,感受一下张孝祥的气息。
观宋填词179|夜来疏雨鸣金井,王月山仅有一首齐天乐传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