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点亮芜湖这片土地
在湾沚区六郎镇周皋村,成片的水稻田郁郁葱葱、在初夏的阳光中显露出勃勃生机,田地周围阡陌纵横,十分规整。
据介绍,这一片田地共有90多亩,原来是分属于六个村民组的生活居住用地或者闲置地,其中还包括十几亩坑塘,现在全部复垦为农田,庄稼长势很好,已经与周围的农田融为一体。
“我们把复垦后的耕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经营,一年可以熟一季水稻和一季油菜,每亩承包费用达到500元。这一方面让耕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同时也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周皋村党委副书记洪福勤高兴地说。
据了解,芜湖对国、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合理预留,像芜宣机场、城南过江隧道等重大项目都没有新占永久基本农田。
如果项目建设占用了耕地,我市将严格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市建设项目占用耕地4.32万亩,其中水田1.489万亩,补充耕地面积4.32万亩,补充水田1.56万亩,补充的水田不仅面积大于建设占用的水田,而且产能更优。
六郎镇永丈村,之前杂草丛生的荒地重新开垦成为规规整整的水稻田,乡居面貌焕然一新;
红杨镇香河村,政府投入近250万元兴修水利灌溉设施,将村里产量低下的一百多亩旱田全部改造为水田,还一举两得改善了整个村的农田灌溉条件;
红杨镇和平村复垦废弃的圩堤,并引入农企进行吊瓜种植,让土地重新焕发出应有的价值。
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并按照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原则要求,严格落实基本农田补划踏勘和论证等工作。
我市各级执法监管部门坚决贯彻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六个严禁”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要求,明确自然资源管理所巡查、发现、制止、报告、查处五大职责,并探索规范疏堵结合、分类处置、关口前移等动态巡查机制。
“我们正在研究建立耕地保护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卫星遥感等方式,随时监测全市耕地变化情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监督科副科长孙平表示,“这将让芜湖的土地保护工作拥有更加智能的大脑,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工作更有信心。”
如何高效率精细化利用土地,在芜湖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今天,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市已拟定工作目标,将在2021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万亩,到“十四五”末力争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万亩,实现土地资源保障从以增量扩张为主向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的转变。
在鸠江经济开发区,芜湖天意数码打印有限责任公司三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计划今年底正式投产。
“三期项目用地早就获批,但因为市场波动和疫情影响,公司一直没有下决心推进,相关地块一直闲置。从去年开始,开发区管委会和相关部门积极与我们联系,通过高效服务和政策上的支持,让我们打消顾虑坚定了信心,在今年三月启动了三期项目建设。”公司财务总监赵红梅表示。
对于辖区内的低效工业用地,目前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将其划分为企业自主开发利用及采用重组方式开发利用两大类,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土地权利人自主改造开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进入,促进工业用地更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
距离天意数码印刷不远的枫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从苏州来到芜湖,通过转让从一家同行业企业手中获得了鸠江经开区内一宗30亩的建设用地。
“之前那家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让这块地基本闲置,但是我们很看好芜湖的发展条件,决定投资1.5亿元重建生产车间和仓库,预计建成后头部年产值就能接近千万元。这对于两家企业以及开发区是三赢。”公司总经理陶加文表示。
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我市拟通过完善工业用地产业准入、亩产效益评价、土地使用权退出等规则,围绕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将项目建设投入、产出、节能、环保等要素纳入日常管理范围,逐步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保障用地各环节科学高效。
土地,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每一掊土都与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