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营商行│经开区:向海图强闲置资产长出百亿产业
2月14日,总投资8亿元的云洲中大型无人船智能海工装备生产项目动工开建;3月26日,总投资30亿元的山东电工电气海缆基地项目正式启动;7月27日,上市公司泓淋电力发布公告,将投资10亿元在经开区建设新能源产业园;8月5日,总投资20亿元的芜湖造船厂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百年芜船在威海实现“由江向海”的历史性跨越……短短几个月时间,威海经开区厚积薄发、变废为宝,在原有上千亩闲置十年的资产上实现了海工装备、新能源等百亿级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
谋定而后动,经开海工装备产业招商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得益于对区域的精准分析和对产业的深刻理解。今年以来,经开区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工作任务,按照“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目标要求,推动“九个一批”项目落实落地,特别是如何利用好“闲置盘活一批”,成为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的重要一环。
为此,经开区全面梳理原新泰源船业、三进船业、奔腾港及可用地块等约1200亩资产,根据资产性质、现状、核心价值、产业关联度等维度进行分类,通过“一图一册一表”对全区闲置资产清晰调度,及时掌握;经过全面调研、系统分析、科学研判,经开区决定充分发挥稀缺的岸线资源价值,锚定双碳目标,在中韩自贸区产业园临海核心区域,高起点规划建设了总面积7.4平方公里的海工装备产业园,并确立了海工装备、新能源主导产业方向。
明确了主导产业,如何精准对接龙头企业成为破题关键。经开区在靶向对接上用巧劲,将“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精心摄制海工产业招商推介专题片,并主动对接中国疏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等专业协会,借助专业网络向海工领域的上百家会员单位广发英雄帖,推介经开区营商环境、产业基础等,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多家企业对接意向,为匹配优质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开区同时也大力开展敲门招商,锚定龙头企业不放松。2022年2月,得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计划布局海底电缆业务板块,经开区主动对接,邀请项目方来区考察。半年多时间,双方团队跨越重庆、上海、北京、济南多地,历经20余次互访、洽谈、对接,蕞终经开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优质的码头资源和锲而不舍的专业精神,在5个地市的12个意向选址地中成功入围。为了加速推动项目进展,市区两级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发改委、商务局等市直部门大力支持,多次赴省里汇报推进、向上争取;6月7日,威海市委书记闫剑波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存在问题;7月3日,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孔凡萍带队赴重庆洽谈推动,坚定投资方信心;8月26日,项目在市领导见证下正式签约,2023年3月26日,项目在经开区中韩自贸区产业园正式启动,目前正在按照预定计划加快推进,预计达产后可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税收2亿元,解决就业800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招商引资的关键在人,正是经开区不折不挠的工作韧劲,才赢来芜船威海基地等大项目的蕞终落地。
2022年9月,奇瑞控股集团子公司芜湖造船厂团队应邀前来考察原三进船业一、三工厂,双方就芜船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洽谈推进,但项目投资蕞终需要奇瑞控股集团的审批,而集团高层迟迟未能表态。11月,得知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将现身青岛出席活动,经开区把准时机、精心准备,组织专班赴酒店等候,利用客人早起习惯在早7点争取到专题汇报机会,这次宝贵的见面使集团高层对威海经开区的产业基础和团队精神面貌有了更为直观清晰的认知,也为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扫清障碍。2023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七上班头部天,在省、市领导的关怀见证下,芜湖造船厂与经开区管委签订《投资意向书》,双方合作再进一步。然而随着项目推进,合作再次陷入僵局。由于选址地地形复杂、设计局限较大,加上原资产闲置已达10年,部分设施严重老化,此时投资团队内部出现了不同声音,项目方投资信心动摇,萌生退意,项目被搁置。为了破解难题,经开区招商团队先后赴上海、北京请教中国船舶集团等专业机构,一次次研究解决方案;7月,经开区邀请芜船外方船东到区实地考察,并帮助芜船锁定订单。黄沙吹尽始见金,8月6日,历经10余轮谈判和十几版合作方案的芜湖威海项目正式签约,成为未来经开区海工装备产业园的龙头项目。
闭环服务,闲置资产长出产业新生态
招商引资是系统工程,需要举全区之力大力推动。经开区大胆决策,敢于创新,一是在尚未落实具体招商项目的情况下,先行投资10亿元,由国有公司平台将原新泰源船业、原三进船业、原奔腾港等上千亩资产收储,确保资产权属清晰,也为后期项目快速落地提供了先决条件;二是争取可建设工业用地近千亩,投资3亿元进行土地平整和基础配套,回收闲置土地厂区600余亩,整修深水码头200米,全要素保障促使比较优势凸显;三是完善机制保障,大力实施“一中心三平台”工作机制,由招商促进中心牵头,广安城投、经发控股、智慧谷三家国企公司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分别负责不同的产业园区和项目招商,部门与平台公司之间既有统筹互动,也有协同竞争,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也保证了项目的大力推进。
现有企业持续膨胀发展,新投资项目不断聚集……经开区海工装备产业正在长出新的百亿增长极,朝着未来三年“工业倍增计划”的目标稳步前行。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郑莉 通讯员 于晓波 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