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平的高价盘三线芜湖能撑得起来吗?
这些天,我们一直在讨论芜湖楼市的一个话题:高价盘在今年下半年集中上市。集中上市的高价盘给芜湖楼市带来的压力非常明显:一个是高价盘继续刺激市场,保持高位运行;一个是引导房价继续上扬,调控压力增大。
如何降低高价盘的数量似乎是当务之急,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我又要说两个:一个是降低高价地的数量,降低房价成本;一个严格执行调控政策,尤其是备案价申报条件,强化市场督查,打击违规销售行为。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解决形而上的问题。即芜湖的高价盘为什么能够支撑起来。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这个解释不通,未来芜湖楼市的问题恐怕不是上涨的压力,而是要崩盘的问题了。
如果大量的高价盘支撑不起来,楼市唯有溃退这一条路了。如果从我粗略地观察来看,芜湖的高价盘其实还能支撑。因为“三稳”是调控的重要目标,所有城市的调控都要达到稳定的预期。稳的对象是两方的,既要防止房价上涨的过快,又要防止房价的暴跌。
从我们对政策历年执行的效果来看,除非出现全球系统性的崩溃,暴跌的奇观也难得一见。鱼眼从业这么多年来,唯一见过一次房价下跌是在08年的次贷危机后的一两年。后来就一路上扬,直到今天的高位。
当然楼市不是只看大方面,也要看特殊性。就像有个经济学家说的,中国其实没有房价问题,只是区域和城市问题,因为国家太大,城市差别巨大,我们一直讨论的房价问题几乎都是集中在明星城市身上。像鹤岗那样的城市,在中国也有很多,但我们很少讨论,因为缺乏代表性。
为什么像鹤岗这样的城市缺乏代表性,因为这些城市居住的人口太少,居住的精英更少,搅动不了舆论,更左右不了市场。所以一二三线的城市,它们的房价才是我们探讨的对象。即便是这些城市,也常常有天壤之别。
所以,2016年之后的调控才有了分城施策,因地制宜之说。我一直把芜湖作为三线城市的典型城市来分析,不仅因为我对它熟悉,更大原因它也的确太特殊了:城市位置特殊,长三角重要城市,且处于两大都市圈之中;经济与人口状态特殊,近十年的经济表现其实也不错,但人口还在外流;楼市与房价特殊,自产自销比例高达9成以上,还能维持房价持续上扬。
前面一大节,说了很多其实就说了一个观点:市场的普遍性问题。只要城市发展的基本面良好,房价保持一个位置的运行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我要讨论的是,高价盘为什么还能在芜湖继续存在并且可以持续。
早上习惯性浏览了一些资讯,看到一组芜湖市场的数据,解答了一直徘徊在我脑子里的一个问题,高价盘能支撑住吗?相信这也是大家的疑问。
芜湖楼市是一个内需型市场,绝大部分房子都是本地人买走的,这就带来一个结果,持有时间比较长。2013年买到的房子,持有到蕞近几年是常态。就我身边的朋友来看,也不过这两年才出手卖掉的。
持有时间长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财富的集中。十年前买的房子 ,中间没有转手,而是在十年后集中转手,这必然带来卖房资金的集中。为什么会是在十年后的今天集中卖出,不言而喻,是房价到了一个高位,可以套现做点其他投资了。
十年的时间,芜湖房价翻了几倍呢?就一些楼盘而言,三四倍是常态。以城东的柏庄观邸为例,当年的价格不过4500左右,尽管十年间小区管理混乱,但房产一直在增值,如果成交价已经达到1.4万,翻了3倍。
这样的楼盘在城东有很多,它们的价格都实现几倍的上翻。我在网上看到蕞近成交top数据中,几乎都是这些盘。这个时候抛出的房子,收到的资金一套就有150万左右。这些钱,按芜湖人一贯的做法,会被投到哪里去呢?
除了楼市,应该别无其他更好的去处。毕竟房子的回报并不低,十年100万,一年十万的收益,超过了芜湖人年均收入水平了。这十年也还是芜湖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居民财富也在不断地累积。如果以150万做首付,他们可以撬动更高价格的楼盘。
前不久还翻到一篇关于芜湖楼市的旧文,头部财经日报的记者在他2015年的一篇报道中把芜湖城东比作鬼城。我把这篇文章放到网上,城东的网友纷纷描述了当下芜湖城东的繁华,五年时间,鬼城变成一个热闹的宜居之地,这不能不让人重新看待房产投资。
只是,我们现在又不敢确定,下一个十年,现在的2.5万/平的房子还能不能翻番?这个可能会在很大程度决定他们对再次投入楼市的信心。不过,我在想房子都已经卖了,新房子也早就定好了吧。
这么捋了一遍之后,芜湖的高价盘其实并不需要我们担心,动力和需求都还是有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由此带来的房价普遍性问题,该如何把控?我是楼市鱼眼,帮你看到更好的未来,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