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亩!芜湖明年土地市场大概是个什么状态?
昨天芜湖公开了市区32个地方的37块宗地的详情,其中镜湖区5宗地块,弋江区9宗地块,鸠江区12宗地块,城北3宗地块,经开区3宗地块,江北5宗地块,供地计划超过四千亩。在这些地块里,有很多大家过去都很熟悉的地块,比如苏宁剩余地块,新华联南侧地块,罗兰小镇东侧地块等等,却不知来年它们的命运将如何?
这些地块是不是一定会在明年全部出让吗?绝无可能。因此,此番推荐土储中心重点还特别推介了15宗地块,其中,镜湖区2宗,丝绸厂二期和公交公司三期;弋江区2宗,峨山路南侧地块和花津南路C地块;鸠江区的苏宁剩余地块,扁担河1#2#地块和部件园02地块等3宗地块;江北西湾和商合杭合围地块;三山高岗2#和政务9#地块;以及两个新区湾沚区和繁昌区各1宗地块。
从重点推介的地块中大致可以判断几个特点:1、2021年芜湖土市继续保持激发核心地块和周边地块开花的推地策略;2、主城区保持社会民生需求,探索重点开拓区域的土地开发;3、首次将湾沚区和繁昌区纳入整体考量,但停留在形式上;4、弋江区由于合并了三山区,明年是芜湖房地产市场的主战场。
那么,2021年芜湖土市会是什么状态呢?
从房地产的宏观环境和芜湖市场自身特点来看,明年的芜湖土市不会太热,基本处于一个平稳持续的发展状态。昨天公布的计划,主要是对市场释放常规的信号,土地供应充足并充分,随时可以填补市场的需求。至于什么时候上市,自然要看实际的房地产运行情况。
就目前而言,芜湖土地供应是需要加强的。根据既往的数据显示,目前芜湖市在售去化周期为9.5个月,处于这个区间的城市,根据安徽省分类调控的规定,是要适当增加供地的。安徽各地要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比如对消化周期在 36 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12~6 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 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近两年的芜湖供地节奏基本按照要求在执行。今年供地的节奏明显加快,量去前一年增加。但反馈到楼市上,新房供应上却比较滞后,导致前10月中,芜湖市区批准商品房预售面积199.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2%,其中住宅188.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受疫情的影响,工地的工程一度暂停,出现了延期交付和进度跟不上的情况发生。而疫情受到控制后,房地产市场一度回暖并爆发,直至出现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如给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大大制约了房企在三四线市场的资金投入。资金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芜湖市场的供给节奏。
暂缓和延迟的地块,到了时间也还是要上市的。存量地块的上市,将于2021年的芜湖市场形成一拨供应的高潮,叠加二手房市场的房源大量上市,明年的芜湖市场供给将会从根本上得到缓解,那也将重新反馈到芜湖的土地市场,进而影响全年的供地节奏。
因此,目前尚不能确定明年土市供应状态。但有一点目前比较确定,就是新区土地市场的发挥。芜湖县和繁昌县纳入主城区,尤其是7月份湾沚区的设立后,供求关系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分化,而主管单位又及时地暂停了土地供应,则给2021年的湾沚区房地产市场上留下了非常大操作空间。
鱼眼认为,即便芜湖公布的4000多亩的供地计划,也不能给市场带来什么。更多地是为了释放整体市场的信号。因为我们在谈论房地产市场的时候,内心深处一定得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房住不炒。这个是不论城市大小,却又是从一而终的。
对购房者而言,土地市场的动作,跟自己的关系干系不大。不论什么时候,在芜湖这样的城市,买房是没有问题的——不论时间,地点和价格。只要清楚并明确自己买房的具体需求是什么就好。投资买核心区,自住看便捷,其他随便买(不买也行)。我是鱼眼,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