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芜政[2014]50 号 【发布部门】芜湖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07.05 【实施日期】2014.07.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芜政〔2014〕50 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 位: 《芜湖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已经 2014 年 6 月 7 日市政府第 15 次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线
(一)规划背景。 现代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与工业一样产生了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发展的内在要 求。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规律表明,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比传统服务业要更加明显, 特别是文化创意、商贸、物流、金融、信息软件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导致现 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生。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内,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该产业 上、中、下游或者相关联的产业大量集聚,配套设施完备、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并 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有序运行的新型产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经营成本 低、专业化程度高、信息通畅等优势,具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 《安徽省发改委关于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皖发改贸服〔2010〕617 号), 要求按照布局合理、定位准确、发展集约、辐射力强的总体思路,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 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 100 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2 年市政府出台了《芜湖市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芜政办〔2012〕31 号),提 出 3 年内,规划建设 10 至 15 个规模较大、集聚度较高、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 聚区。当前,我市正迈入“服务经济”时代,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有利于我市吸引发展 要素集聚,提升服务业的影响力和幅射力。 (二)规划期限。 2014-2017 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3.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 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 号); 5.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 号);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 号); 》(皖政 》(国发〔2012〕39
7.《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1〕108 号); 8.《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2011〕109 号); 9.《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3〕42 号);
10.《安徽省发改委关于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皖发改贸服〔2010〕617 号); 11.《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芜政〔2013〕 101 号); 12.《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芜政〔2012〕120 号); 13.市发改委《芜湖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发改规划〔2011〕3 号); 14.《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芜政办
〔2012〕31 号); 15.《芜湖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培育服务业重大增长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3〕117 号)。 》(芜政
评价标准和认定条件 一、评价标准
根据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规律、经济规模和相互的内在要求,主要从以下 6 个方面来评 价集聚区的发展状况。 (一)产业优势。集聚区内主导产业明确,并且该产业能代表本市服务业发展的未来 趋势。 (二)规模经济。集聚区内企业的数量、占地面积、营业收入、税收、投资等指标达 到一定规模。 (三)配套完善。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备。 (四)功能齐全。业态类似或相关、管理集中便捷。 (五)布局合理。区内相关产业合理分布,同时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 (六)外观协调。集聚区整体设计的风格、体量、比例、绿化、视野与周边的协调 等。 二、认定条件 按照省发改委《关于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规定,我省认定现代服务业集聚 区有以下 5 个条件: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须在批准的经济开发区或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有明晰的产业 布局和空间布局规划。 (二)利用旧城改造、“退二进三”等存量土地以及废旧建筑形成的现代服务业集聚 区。
(三)集聚区入区企业一般在 20 家以上,吸纳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管理机构和运营 机制规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较为完善,具有一定公共服务功能。 (四)按照市场整合、运作先进、功能完善等基本要求,能形成集中、集聚、集约发 展的区域。 (五)已经国家和省批准的软件、物流等其他园区。
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一)推进力度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开展了集聚区规划编制、出台实施意 见等工作,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集聚区。目前我市已有 金融、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中央商务区和三山物流园 6 家园区获批为省级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在推进城东金融服务区、会展中心、芜湖县商贸服务业、大浦乡 村旅游等园区申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开展航运服务、无为农业服务业等园区的规划选 址论证工作。 (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集聚区建 设力度不断加大,6 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3 年共完成投资 68.91 亿元。项目建 设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园一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城东金融 中心、中外运三山港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服务外包产业园二期、非物质文化博览园等 项目加快建设,三山物流产业园、宝特物流等园区项目开工建设。 (三)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效应初显,入园企业数不断增加,已批复的金融、总部经济、 服务外包、中央商务、文化创意、三山物流园 6 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013 年共集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