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优”向前乘风起飞芜湖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新格局
您当前的位置:安徽新闻安徽各地
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展示芜湖投资环境现状,《芜湖市投资环境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于近日正式对外发布。
《白皮书》结合芜湖宏观经济发展现状与目标,以及芜湖市内微观企业环境的特点与发展预期,从营商环境、科创环境和人居环境三个维度综合评估芜湖市的整体投资环境。
芜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世人呈现一座有山有水有文化、大江大湖大梦想的“芜优之城”。
芜湖,作为G60科技走廊中心城市,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正利用自身战略叠加所带来的前景效应,着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今年3月,“四上芜湖”正式提出,标志芜湖在多式联运上已形成水陆空铁兼备的立体交通体系。
翅膀上的芜湖。芜宣机场的通航,进一步加快了芜湖与其他经济圈之间的沟通交流。截至2021年底,旅客吞吐量已超1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近500吨。根据航线计划,国内航线座重要城市进行直飞;规划国际航线条,辐射范围可至东南亚与东北亚地区。
航道上的芜湖。长江之畔的芜湖,坐拥万吨级深水良港,依托芜申运河、合裕线等航道,与长江沿岸主要城市打通水上运输通道,西至重庆武汉、东抵苏州上海。近五年,芜湖港集装箱吞吐量总和达536.8万箱,出口每标箱节约物流成本400元,进口每标箱可节约200元。时至今日,芜湖这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在长江黄金水道上发挥重要战略作用。
轨道上的芜湖。今年1月起,芜湖站开出的高铁班次可通往全国21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同时,作为全国80座铁路枢纽城市,芜湖拥有东、西、芜湖南站3个货场,铁路总里程227.9公里,作业能力173万吨。
高速公路上的芜湖。5条国道、7条高速交汇于芜湖。“两环九射”“四纵五横”的高速道路,织密高效、畅通的综合运输通道网络,建设公铁互补联动的陆路物流通道。
预计至2035年,芜湖将基本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芜湖123出行交通圈”(1小时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通勤,直达皖南;2小时直达杭州、上海与皖北;3小时到达长三角城市群与全国主要城市)和“芜湖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成员城市,芜湖在国内外经济中的链接功能与全球市场上的配置能力也反哺其自身经济建设与经济潜力。
2021年,芜湖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302.63亿元,以11.6%的增速位居长三角41市首位。
工业经济持续发力。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1%,比全省高5.2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6.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3%,分别比全省高7.6和5.8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锂离子电池等高新产品产量增幅超30%。1-11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实现营收5005.18亿元,同比增长20.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3%,比全省高5.8个百分点,高新产品产量增幅超30%。
服务业增长11.7%,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8.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9.2%,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大幅跃升。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15.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5%,比全省高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5.78亿美元、增长55.8%,进口39.49亿美元、增长10.4%。
芜湖,正在以傲人的区位经济发展与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新格局,时刻彰显芜湖发展新活力、新潜力,引领经济前行新浪潮。
从“制造”到“智造”。2021年,安徽省启动“皖美品牌”示范企业评定活动,芜湖市在省内率先开展市级品牌认证活动。自认证进行以来,诸如海螺、奇瑞、埃夫特等芜湖本土知名品牌皆已收录名单之中。在建立健全保障品牌安全的同时,确保企业长治久安,为“芜湖智造”转型打好保障基础。
制造业素来是芜湖的立市之本、强市之要,一条条流水线仍将是芜湖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和强引擎。
为加快智造名城建设,芜湖市借鉴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宝贵经验,多次比对分析发达地区政策,吸纳政策条款20余条,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及市各有关部门意见组织,召开县区征求意见座谈会与企业征求意见座谈会,蕞大范围地吸取了各方意见,于2021年10月编撰出台了《芜湖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智造名城”若干政策》。
2014年开始,芜湖与中车浦镇及德国庞巴迪达成战略合作,专注生产跨座式单轨和APM捷运系统。2021年11月,芜湖轨道1号线正式开通,作为全国首个以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为主干线路的城市,芜湖“以项目带动产业提升,以产业促进项目发展”,布局打造以胶轮制式为特色的中低运量车辆及轨旁系统全产业链装备基地的战略决策,把轨道交通的发展机遇,转化为研发优势、制造优势和竞争优势。
“智造之城”离不开创新生态的沃土。“十三五”期间,芜湖有76个项目列入全省与全国科技研发专项;3676项科技成果与1207件科技产品登记入册;奇瑞、海螺、埃夫特、航瑞等技术成果更是国内领先水平。
“十四五”时期,芜湖将再次扬帆起航。致力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构建集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平台、创新型人才、创新型机制于一体的区域创新生态;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发展。
当前,芜湖正在加快一体化创新体系之建设。在国家和区域战略的指引下,推动“智造”转型做深做实,且看芜湖凭风“起飞”。
芜湖市着力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和高水平社会治理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释放发展活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让企业家安心创业发展。
不断优化的政府服务质量。2021年初,芜湖市聚焦影响企业利润的技术、能源、用工、物流、税费、融资等因素,创造性推出实施服务企业“1%工作法”,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围绕企业成本与利润构成,以集成、精准、务实的工作举措,蕞大限度降本增效,使企业利润率提高“1%”成为现实和长远追求,努力实现政府服务成效可量化、企业发展获得感可量化和营商环境优化可量化。
自2021年3月起,芜湖市创新开展“畅聊早餐会”,每周一次的“早餐会”,已成为芜湖市委、市政府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实践和探索、为企业服务的重要载体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芜湖品牌”。
芜湖市把“早餐会”打造成细节上体现敬意、气氛上宽松和谐的政企沟通新模式,与受邀企业家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趋势、企业成长环境、城市进步空间等,倾听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现场为企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介绍相关政策情况及下一步打算,树立企业发展信心。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2021年7月30日,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挂牌成立,伴随市人才发展集团的组建,芜湖市委、市政府推出“紫云英人才计划”,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与打造优质的人才生态相适应的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现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高效行政效率实现“芜湖速度”。芜湖市在全省率先试点“一业一证一码”,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明,并加载集成有效许可信息的二维码,企业只需要填报一张表、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开业。
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芜湖市积极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征信机构+银行+担保”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新模式,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品台,此举措为全国同类城市的首创。让守信者处处收益,享受诚信红利。
要素配置充分释放企业活力。在2021年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中,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列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第13名。在工业用电、工业用水、工业用地和运输成本等方面相比其他名列前茅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均成本更低,综合优势更加突出。
芜湖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支撑。营商环境优,则市场活力强,营商环境好,则发展后劲足。芜湖将全力构建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亲”“清”政商关系,为推动芜湖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优条件。
芜湖市着力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和高水平社会治理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释放发展活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让企业家安心创业发展。
不断优化的政府服务质量。2021年初,芜湖市聚焦影响企业利润的技术、能源、用工、物流、税费、融资等因素,创造性推出实施服务企业“1%工作法”,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围绕企业成本与利润构成,以集成、精准、务实的工作举措,蕞大限度降本增效,使企业利润率提高“1%”成为现实和长远追求,努力实现政府服务成效可量化、企业发展获得感可量化和营商环境优化可量化。
芜湖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有力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积极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中取得突出的成绩。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芜湖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得我国城市生态领域的蕞高荣誉。
近年来,芜湖市谋划推进新基建重点项目160个、总投资达2345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5个。这些新基建大项目的推进,是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展现出新活力、呈现出新亮点。
大力推动教育现代化。芜湖市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了智慧教育水平的迅速提升。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头部批优秀试点”,“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作为优秀案例被教育部收录。
芜湖市作为全国新课程改革试验区、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城市,基础教育资源丰富,院校数量众多,师资力量雄厚。芜湖市截止2021年拥有幼儿园576所、小学267所、初级中学166所、高级中学45所,拥有省特级教师106人、市学科带头人260人、市骨干教师769人、名师工作室42个、名校(园)长工作室56个、名班主任工作室59个。为下一代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增强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作为首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芜湖市多举措、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全市人民健康,开展一系列探索和实践,积极推进智慧社区、互联网医疗、智慧病房等民生工程。
今年4月,芜湖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安徽省内率先组建健康医疗集团,着力推进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社会和居民提供方便、可及、优质的公共卫生健康服务。
积极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芜湖市现拥有 A级旅游风景区34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6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7家。南陵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红杨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芜湖方特作为全国规模蕞大的第四代主题乐园,也已然成为“欢乐芜湖”蕞闪亮的名片。
半城山水香满城,芜湖将继续以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为奋斗目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民城市,朝着提升品质的目标阔步前行。(杨中忠 李冯源)
合肥:近期区域免费核酸检测暂定5天一轮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安徽...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高速...
23条举措,安徽出台稳外贸稳外...
五十载·三代人·一件事——“...
出口货物享关税优惠近7000万元
安徽:选派业务专家组团进藏授课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五十载·三代人·一件事——“种粮能手”徐淙祥科技增粮记
“宿”战——写在安徽宿州泗县实现社会面清零之际
【安徽援藏工作巡礼·走进山南】“家门口就业挺好,谢谢安徽!”
五十载·三代人·一件事——“种粮能手”徐淙祥科技增粮记
五十载·三代人·一件事——“种粮能手”徐淙祥科技增粮记
“宿”战——写在安徽宿州泗县实现社会面清零之际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