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高新区西湾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坚持以新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的讲话要求以及安徽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2018年修改)和《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为指导,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新时代营城理念,建设高质量新兴产业示范园区。
芜湖高新区西湾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指导高新区西湾园区内土地使用和各类建设的法定文件,指导高新区西湾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
高新区西湾园区规划范围为东起规划的江北西路,西至西湾路,南至纬五路,北至北二路。规划总用地面积1343.78公顷。
践行“生态立城、产业创新、特色空间、弹性布局”四大新时代营城理念,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响应区域发展新格局,顺应跨江发展新战略,回应新兴产业新要求,融入城市空间新结构,构筑引领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聚焦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微电子及三代半导体三大主导产业体系,将高新区西湾园区打造为长三角区域战略新兴产业承接地、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样板区、助推芜湖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产城融合,宜业宜居宜创于一体的产城融合新城区。
到2025年,芜湖高新区西湾园区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微电子及三代半导体为主导新兴产业形成一定集聚规模,园区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园区框架形成。
到2035年,基本实现联动大龙湾协同合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成为集绿色生态、科技创新、特色融合、集约高效于一体的长三角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引领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
生活片区:以居住用地为主,形成配套完善居住组团,主要服务周边产业片区,未来园区的产业服务核心。
其余四个片区,主要结合产业布局划定的三个产业片区和一个战略留白片区,三个产业片区分别是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片区、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片区、微电子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芜湖高新区西湾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343.7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083.51公顷,依托主导功能,形成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商业服务业用地(B)、产业用地(M)、交通运输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公园绿地(G)、水域(E)、区域与生态用地(H)九大类用地并预留规划留白用地。
为促进高新区西湾园区可持续、弹性发展,结合近远期建设计划安排,整体统筹园区发展,在大龙河以南、通江大道以北、西湾路以东区域预留战略留白用地,该区域应以产业功能为主导,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公共绿地的布局在控制单元内统筹考虑,具体用地性质与功能布局应根据未来发展需求进一步研究确定。
道路等级由主干路(含快速路)、次干路、支路构成三级道路系统:主干道(含快速路)红线米、次干道红线米、支路红线米。
在规划区主干道、次干道上开辟公交线路,形成完善的公交系统,提高公交的通达性。远期规划市域轨道1号线沿通江大道南侧从规划区内横向穿过,同时轻轨5号线沿规划区南侧长安大道横向穿过
沿规划区内的水系公园、防护绿地等宜设自行车道和慢跑步道, 60米、50米、44米的道路上均设有非机动车道,12米-40米的道路上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合用。
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满足“十分钟”生活圈的服务需求,服务半径约1000-1500米左右,布局社区中心、派出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初中、小学、全民健身中心及多功能运动场、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社区便民商业中心等。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施围绕社区中心、公园绿地、公交枢纽等布局。
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满足“五分钟”生活圈的服务需求,服务半径以300m-500m为宜,配建居民自治中心、警务室、社会组织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托老所、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站、文体活动站、社区便民商业配套、幼儿园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公交系统及慢行系统紧密联系,与其他建筑复合建设,一般不独立占地,小区级公共设施结合睦邻中心、公园绿地、交通便捷地区进行布局。
基础教育设施按照服务半径和居住人口分布情况布局,其中幼儿园服务半径300m、小学服务半径500m、初中服务半径1000m,规划区内共设置1所24班初中、1所48班小学,3所12班幼儿园,满足基础教育设施需求。
规划鼓励多元化住房体系,以舒适性居住为建设标准,满足自然通风和日照标准,保障整体居住水平均衡发展,构建宜居、健康、便利的居住环境。
住宅组团功能相对完整,协同周边产业片区,营造服务便捷、流动有序、职住均衡的生活就业环境。
景观结构为:“一心一廊、两带多点”的绿地景观结构,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绿化体系,形成网络化布局的生态景观框架体系,实现城市与绿地和谐共生,营造绿色生态园区。
区域绿地系统结合组团之间河流水系设置风景游憩绿地,结合区位、地理条件设置生态休闲公园和周边林带。
公园绿地主要为生活圈公园绿地,包括十分钟生活圈公园绿地和五分钟生活圈社区公园
十分钟生活圈公园绿地2.45公顷,与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统筹建设,并考虑居民活动需要,配套建设市动健身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五分钟生活圈社区公园,每处用地面积不小于0.1公顷,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多元化交往游憩和运动健身空间。
规划由河、湖、沟、渠组成弹性水系,形成“河网密布、聚湖汇景”的片区水系景观。
衔接区域水系的景观功能和排涝功能要求,控制常水位、高水位、枯水位等不同水利条件下的水面率和水面标高,通过闸堰等设施的设置实现对水系水位的调控,保证水系水体的持续流动,结合水系构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水系功能性湿地,配植符合地域特征的本土植物群落,营造局部鸟类栖息地,实现生境修复,提高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系统结构。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化创业团队专项引导资金(禅城园)配套扶持实施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成都高新区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急需产业创新领军人才专项支持政策(试行)
中国(广西)自贸区南宁片区:支持中国—东盟黄金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