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芜湖江北又一份重磅规划文件出炉!涉及轨交4号线规划
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印发《关于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未来江北将按照芜湖市“一湾四极”空间布局战略要求,加快推动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
按照规划,江北新区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序高效推进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工程建设,到2025年,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科技型园区、生态型新区、宜居型城区。
江北将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科技型园区、生态型新区、宜居型城区”发展定位,构建新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加强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江北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着力构建大龙湾生态湿地公园、前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北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西湾科技园、沈巷片区绿色新能源产业基地的“一湾四片区”空间格局。
沈巷片区以高端制造、生活居住为主导功能,形成以光伏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为主,建设具有产业、生态、创新等优势,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基地;
西湾科技园区主要聚焦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微电子及三代半导体三大主导产业体系;
北湾智能装备产业园主要聚焦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微电子及三代半导体、大数据及现代信息服务四大主导产业体系;
前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科创、金融、商贸、总部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皖江地区水乡魅力绿湾、长三角合作创新前湾,建设“创智共享城、活力健康城、水乡人文城、生态安全城”。
《通知》指出,江北新区将招商引资集聚新兴产业,招才引智汇聚各类人才,全力打造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基地,构筑产才融合、产城融合高地。
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化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开展“飞地园区”合作,聚焦主导产业领域,主动承接沪苏浙产业溢出。依据《芜湖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定目标、精准招商,加大力度招引数字经济、大数据、5G 通信、云计算、软件、产业互联网领域企业投资江北,集聚发展。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推进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云招商等招商方式。建立招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大项目招商信息共享平台。
完善招商引资服务平台。搭建联络服务平台,依托“进博会”、“中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国内知名展会平台,积极举办招商引资宣传活动,大力推介江北新区投资环境,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建立招商服务信息系统,推行“互联网+招商”模式,制作“江北招商APP”,及时发布省市蕞新产业政策、招商项目、民营企业技术、人才、资金需求等信息,用互联网手段为招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围绕“大交通、大物流、大贸易、大投资、大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着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芜合高速二坝支线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和县至无为高速公路项目前期研究。加快城南过江隧道建设,协调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积极开展轨道交通4号线规划研究和前期工作。
加快建设大龙湾片区城市骨干路网。加快推进和谐大道、吴越路、合肥路“三纵”和楚江大道、长安大道“两横”以及江北东路、嘉兴路、渡江大道、前湾东路等10条区域主干路网建设;同步推16条区域次干路网建设。提升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区联动发展交通能级。
加快推进大龙湾片区城市社区教育、医疗、商业、养老服务、社区服务、文体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2022至2024年,新建西湾花园安置房二期、三期,西湾花园鸠江区安置房二期、惠生联圩安置房等4个安置房项目;有序推进3个街道中心和幼儿园、2个社区中心、2个养老服务中心、2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5处中型运动场(馆)、2个文体活动中心以及消防站、垃圾转运站、公交首末站、社区公园、邻里公园等共43个公共配套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公共配套品质。
强化公共服务和有效供给,增强新区居住商业功能。统筹江北新区商住经营性土地出让工作,结合新区城镇化进程以及房地产供应实际需求,着力打造芜湖北站围合区、长江三桥收费站两侧及中江新城片区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生活区;2021年拟出让西湾花园安置房二期、长江三桥收费站南侧一期、二期共3个地块。2022至2024年陆续安排出让25块住宅、商业地块。
创新城市开发建设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引导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江北新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积极探索人民城市建设新路径。
设立江北集中区人民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党工委、管委会有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管委会各部门、前湾集团、江北公司负责同志为成员,办公室设在规划建设部。
实施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制度。定期选择一批为江北新区城市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公共单位、知名企业,作为江北集中区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支持合伙人为江北新区发展建言献策,建立定期会商制度;积极支持合伙人将相关总部机构迁至江北,在与城市共生共荣中加快自身发展,呈现双赢局面。
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国企作用,盘活政府存量闲置资产,整合国企资本参与组建、承建融资平台,对于具备收益的基础设施,可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来筹集新项目资金。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城市建设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
温馨提示:本平台所展示的各项信息来源于各类公开信息、开发商或代理商提供信息,以及售楼处和相关场地的人工采集信息等,仅供平台交流、参考之用。考虑到信息公开和采集的时效性及局限性,以上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或错漏,为保障您的权益,请在参考和实际使用具体信息时,务必注意向开发商及相关人员核实确认后再决策。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