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
安徽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200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14年1月获批以开发区主区、桥北工业园、电器部件工业园“一区两园”的方式扩区,总体规划面积由2.83平方公里扩大至18.216平方公里(至2020年),建成区面积8.45平方公里。
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等主导产业。开发区主区扁担河以西一期项目基本建成投产,扁担河以东至芜马高速以西二期项目基本布局完成,在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芜马高速以东新项目正在逐步推进。
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服务,按照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良好、生态环境优美、经济社会效益提升的目标,坚定实体经济发展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及其配套现代服务业,园区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蕞近连续四年蝉联全市开发区考核前5名。
开发区成为先后获批的国家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区、中德(芜湖)中小企业合作区和快递产业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主要承接载体。
2015年9月,获批全省头部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形成国家试点和省级基地“双政策”叠加,产业园与孵化基地“双园区”布局,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及孵化基地已集聚企业87家,埃夫特、上海翡叶、磁轮传动、赛宝机器人研究院及技师学院实训基地等一批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和研发平台落户发展。
2016年7月获批设立中德(芜湖)中小企业合作区,这是全国第四家、中部地区首家国家级中德合作区。目前起步区已落户联合汽车电子、凯络文、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德资(含德语区)企业14家。
芜湖皖南快递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总投资达22亿元的绿地、宇矗进出口及电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顺丰、中通、圆通、韵达等皖南分拨中心项目已相继投入运营,京东航空货运枢纽等项目签约落户。此外,百世汇通、菜鸟、EMS、全峰、德邦、速尔等15家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均落户园区,快递分拣作业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网络班车日发近800辆,日中转快件占皖南区域业务量的90%。稳居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头部。
2019年,开发区共入驻各类企业千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家,世界500强企业5家。2020年一至三季度,鸠江经济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8.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5.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2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18亿美元。
高新区成立于2001年,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高新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区域核心面积6.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弋江区位于芜湖市中南部,东起荆山河,南临漳河,西濒长江,北依青弋江,区域面积178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办事处。
弋江区(高新区)区位优势显著,跨江托管江北西湾园区,芜湖高铁南站落地城南,芜马、芜大高速公路及皖赣、宁铜铁路线穿境而过。科教资源丰富,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共10万在校大学生汇聚于此。自然景观优美,坐拥十里江湾天然美景,滨江松鼠小镇与十里湾畔遥相呼应。
弋江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个体制、两高融合、四大产业”三大特征:“一个体制”是指弋江区、高新区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2015年,经芜湖市委、市政府同意,高新区与弋江区“两区合一”,在发展上相融,管理上相合,资源上统筹。“两高融合”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高教园区和职教园区相融合,高新区既是高新技术集聚区,也是高科技人才汇聚区。“四大产业”是指高新区形成了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微电子及第三代半导体、大数据及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
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8亿元,增长8.6%;财政收入39.3亿元,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41位,入选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百强榜和全国工业百强区。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弋江区(高新区)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幅3.9%;财政收入22.3亿元,增长2.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8.4%,其中,战新产业产值增幅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8.2%;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5%。
在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弋江区(高新区)将着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建设创新弋江、时尚弋江、人文弋江、 生态弋江,将弋江区(高新区)奋力打造成为新时代省内蕞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区。
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位于安徽芜湖市湾沚区,设立于2001年,是国家级绿色园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通航产业示范基地、省级重点经济开发区、省级创新型园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开发区。
开发区以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目前已形成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正在积极培育通用航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光电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面向未来,开发区认真贯彻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坚持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中心,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千百十”奋斗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绿色生态开发区。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4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现管理面积138.28平方公里(含托管江北集中区沈巷片区起步区20平方公里),常住和就业人口20万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九个国家级发展平台。
经开区设立以来,坚持把主导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配套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光电信息、5G及人工智能+、光伏、轨道交通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前景良好。
目前,经开区共有各类企业4200余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1家,上市公司投资企业63家,本土上市公司21家,高新技术企业153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9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8家。
当前,经开区正按照产业高端化、招商科学化、城市现代化、管理高效化、社会和谐化思路,着力建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先行区、集约用地示范区、环境保护生态区、管理机制创新区和社会发展和谐区,打造综合配套功能完备的现代产业新城。
芜湖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是2001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43.7平方公里。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内,距离芜湖市中心约30公里,通过城市主干道长江南路直达市中心,距宁安客专芜湖站、京福高铁南陵站、繁昌西站以及无为站均30分钟车程。
开发区拥有宝贵的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常年可通航万吨级船舶,紧邻的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码头、三山港区中外运码头、海螺水泥码头以及区内中桩物流散杂货码头已投入使用,物流运输条件十分优越。
长期以来,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坚持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导,在坚持特色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支持、服务区内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推进文化科技产业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开发区形成了以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汉爵阳明大酒店、科技馆为主体的旅游科技产业,以吉和大市场、巨龙市场、芜湖纺织城为中心的商贸服务业,以香格里拉、醇美华城为标志的中高档住宅区。
亚洲规模蕞大的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项目位于长江大桥开发区的中心位置。该项目占地总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亿元。公园包括15个主题区,是一个将多种高科技手段融为一体的时尚动感公园,世界上头部个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研发、设计、建造的第四代主题公园。
长江大桥开发区紧紧抓住芜湖国家级动漫基地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加快推进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园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约133万平方米,投资规模约25亿元人民币。
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将拥有多个产业基地,其中包括涵盖二维、三维等多领域的动漫产品生产基地;以数字电影制作与拍摄为主题的数字电影基地;以网络游戏、多媒体教育为主体的游戏软件生产基地;以广告、图书、服装、玩具等为主体的文化衍生产品生产基地,以及以出口型文化产业主题公园研发为核心的生产研发基地。进而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跃进国际市场的具体目标。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方特梦幻王国主题公园已于08年12月开工建设,力争2010年5月1日向游人开放。
长江大桥开发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加快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集聚,全面实施文化科技产业自主创新和旅游商贸三产兴市战略,为全市经济发展再作新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