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芜湖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科创高地的“成长密码”

admin8个月前 (09-27)芜湖产业信息9

  从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大科学装置,到全球蕞高水平的柔性屏生产线,再到领跑智能语音产业的“中国声谷”,合肥这座高含金量的“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呈现出独特的科技能级和产业视野。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这座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坚持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实现3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入围全球科研城市20强,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跨越之路,合肥如何开辟?打造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征途中,芜湖何处发力?

  从停建地铁留下京东方,到压下重注投资长鑫,再到主动迎接无路可退的蔚来汽车……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合肥拥抱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

  “机会需要创造,创新才有机会。我们一直重点关注科技含量高、市场有需求、国家有需要的新兴产业。”合肥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说,尽管对每一分钱,政府都是算了又算、锱铢必较,但花在科技创新上的钱,合肥从未犹豫过。因此,在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前,政府会充分研究相关行业,与企业团队、合作模式充分交流,并邀请权威机构评估论证,在深入研判基础上科学、民主决策。

  可能有人会问,论资源禀赋,合肥没有过人之处。这些年为何能吸引众多科技企业落户?

  合肥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一是引进有成长潜力的企业,通过嫁接资源,赋能企业发展。二是将本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政策支持,孵化科技企业。京东方、蔚来汽车属于前者,科大讯飞、科大国盾则属后者。

  北有“中国屏”,西有“中国芯”,中有“中国声”,南有“中国车”……在合肥走走看看,很容易感受到这里创新氛围浓厚、创新活力奔涌、创新企业“铺天盖地”。

  作为“人工智能国家队成员”的科大讯飞,始终坚持每年拿出营收的20%搞研发。“十三五”期间,企业战绩斐然:在人工智能核心赛事上夺得40余个世界冠军;讯飞翻译机占据行业市场份额70%以上。科大讯飞还不遗余力助力合肥建设 “城市大脑”,搭建起 “一屏管全城”的精细治理新场景。

  在京东方合肥全球首条10.5代线工厂,四大生产环节有三大环节实现全自动化,75英寸大尺寸超高清液晶显示屏在这里惊艳问世。企业缔造了年专利申请数量、首发产品覆盖率全球业内头部,液晶显示器件总出货量、六大主要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头部等一系列 “神话”。

  在合肥市科技成果登记、技术合同交易、专利授权、全社会研发投入等创新指标中,企业占比达七成以上。2020年,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328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5.6%,占全市工业比重达51.6%。

  “枝繁叶茂,系于根深。要想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必须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合肥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周健表示。

  维信诺生产的曲面屏、对折屏、环绕屏等广泛应用于穿戴、移动终端、车载等领域。去年12月,维信诺合肥工厂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正式点亮,一跃成为全球AMOLED的蕞高水平线。在它的周围,一个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更在加速崛起。

  “产业要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必须强。我们积累了9200多项专利,主导并参与了4项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构建了完整可持续的研发和产业化平台,确立了以量产为导向、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再到量产的发展模式。”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德强表示。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从集成电路到新型显示,从人工智能到量子技术,近年来,合肥走的每一步都瞄准产业化进行技术革新,边创新边产业化,形成点上突破、快速成链、生态成群的良性发展过程。

  “强化源头供给,搭建转化桥梁,提升承接能力,是合肥推动科创与产业同频共振,加快转化生产力的几条关键路径。”合肥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负责人高致远说。

  据介绍,瞄准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前沿领域,合肥初步构建“1+4+11+N”创新平台体系,每年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00项以上,组建产业技术联盟26家。同时,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研发,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合肥还以企业为主体,成立22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提升企业承接成果转化能力。构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全生命周期创新链。我国首个人工智能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经过近七年发展,已入驻企业1024家,实现产值1060亿元。

  在合肥,持续提升科技成果供给速度和质量的发展要义,映射到诸多科技企业的发展战略上。科大讯飞就提出的“顶天立地”发展战略——“顶天”指核心技术研发要国际领先,“立地”指研究成果必须大规模产业化,推动应用造福普通百姓生活。

  “基础研究是创新源泉,产业发展是创新追求。所以,基础研究是‘蕞先一公里’,成果转化应用是‘蕞后一公里’,这两个一公里正是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谁牵住了它,谁就掌握了长远发展主动权。”合肥市发改委和科技局相关人士说。

  自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来,芜湖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走出了一条“以研发平台赋能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孵化研发平台”的新路子。然而,芜湖高水平科研机构不多、高端创新资源供给不足、创新扶持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发展的瓶颈也日益凸显。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在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新征途中,在学习合肥、追赶合肥的新语境下,芜湖以科创破题高质量发展,该向何处发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合肥在市两会提出“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并发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提升成果高质量供给水平,强化产业企业承接能力,推进成果转化平台和成果转化载体建设,构建高质量科技服务、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创新人才引进集聚等。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科技创新一定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要有大视野。”合肥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认为,对合肥和芜湖而言,找准城市比较优势,在区域协同发展大格局中制定“成长计划”尤为关键。一方面,芜湖民营经济发达,万人发明专利数领跑全省长达十年,如何以社会资本撬动科创要素集聚,如何以高价值发明专利赋能企业发展,是值得探索的课题。另一方面,芜湖作为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如何持续推进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交流合作、建设发展“科创飞地”,提升区域技术创新策源能力也显得意义非凡。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今日之芜湖,以科技创新实现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的使命任务艰巨。今年我市科技工作聚焦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壮大研发创新主力军、打造创新成果孵化区、共建科技创新共同体、营造开放包容创生态等方面,明确了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化科技项目攻关、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实施高新企业倍增计划、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创新政策供给等20多条具体任务。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奋进“十四五”,芜湖已经提出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满足发展需求的时代之问,必然会树立追求卓越的信心、攻坚克难的决心,持续热切地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工作进展】江北新区赴南京、太原开展招商工作

【工作进展】江北新区赴南京、太原开展招商工作

  近日,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阳小玲率队赴南京、太原开展招商活动。   阳小玲一行拜访了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参观了集团展示区,并座谈交流建筑科技产业合作事宜。阳小玲表示,芜湖江北新区正在积极引入建筑科技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江北新区建筑产业集群,希望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利用自身丰富的行业资源,积极参与新区建设。   阳小玲一行赴太原实地考察清控科创...

【皖美这五年】芜湖:生态江城科创“起飞”

【皖美这五年】芜湖:生态江城科创“起飞”

  江城芜湖,在长三角中承东启西、联南接北,是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说起芜湖,安徽人首先想到什么?从“傻子瓜子”到“三只松鼠”,从奇瑞汽车到航空小镇,从方特乐园到十里江湾……“十三五”以来,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芜湖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8.3%,“芜湖蓝”已成为芜湖人生活的标配;芜湖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成效,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拔地而起,皖江...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河套”深港科创正加速!389平方公里小地点寄托大希望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河套”深港科创正加速!389平方公里小地点寄托大希望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河套”深港科创正加速!3.89平方公里小地点寄托大希望   作者:王丹阳、刘嘉文、梁喻、王绮静   发表时间:2023-02-23 14:01   作者:王丹阳、刘嘉文、梁喻、王绮静   一个占地面积仅3.89平方公里的小地点寄托着怎样的大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定位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

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倪前龙一行调研超碳科技孵化器

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倪前龙一行调研超碳科技孵化器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倪前龙一行调研超碳科技孵化器   2021年12月23日下午,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倪前龙带领学会学术部来宝山区调研位于环上大科技园的超碳科技孵化器。宝山区领导薛飒飒、区府办副主任季婷、区科协副主席冉旭、区科委副主任赵江陪同。...

上海浦东新区与临港集团携手推进三林筠溪科创园开发建设

上海浦东新区与临港集团携手推进三林筠溪科创园开发建设

  2月8日,临港集团官微披露,三林筠溪科创园开发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上海浦东新区办公中心举行。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为积极响应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与临港集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浦东新区三林镇与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上海园区高质量发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展开合作。   据悉,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为临港集团下属...

中国十九冶智慧郫都科创服务园区科教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中国十九冶智慧郫都科创服务园区科教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智慧郫都”科创服务园区科教基地建设项目现场。   近日,中国十九冶承建的“智慧郫都”科创服务园区科教基地建设项目(一标段)正式开工。   “智慧郫都”科创服务园区科教基地建设项目(一标段)位于成都市郫都区,项目占地面积约30亩,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科研楼、会议中心等,可同时容纳400人以上开展教学、1000人以上举行会议...

中铁四局、六局、十局中建二局、四局、六局、七局中川渝大标

中铁四局、六局、十局中建二局、四局、六局、七局中川渝大标

  宁淮铁路江苏段“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施工项目   新建南京至淮安城际铁路(以下简称宁淮铁路),线路自北向南由江苏省淮安市在建连镇铁路淮安东站引出,利用既有连镇铁路至黄楼接轨站,出站后线路折向西,跨过京杭大运河,由白马湖湿地保护区(省级)北侧通过后折向南引入洪泽站,出站后跨过三河,经金湖县(在戴楼镇设金湖站)进入安徽省天长市(县级市)并设天长站,之后线路继续向南由川...

从上海松江到安徽芜湖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G60科创走廊有突破

从上海松江到安徽芜湖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G60科创走廊有突破

  2019年6月下旬,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G60科创走廊有突破: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当中,签署了86个区域一体化合作项目,总投资高达2192亿元。   在几年前提出”G60科创走廊“这个概念的,正是上海市松江区,当时还仅仅是松江区内部的一个项目。随后G60科创走廊,就称为了长三角一体化的代表性项目,本次在安徽省芜湖市,这个项目算是落到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