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芜湖市在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同时,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设立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更好地了解芜湖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近日,国家统计局芜湖调查队走进位于繁昌县荻港镇的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对产业园的现状进行“把脉”。
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2011年12月芜湖市政府批准筹建,仅2个月左右的时间,次年2月便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并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2013年更是被列入芜湖市“8+2”新经济增长点工程,并跻身安徽省“861”计划。
虽然建园时间不长,但是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一系列建设却异常快速而高效。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到位,起步区内项目用地实现“五通一平”。总投资1.49亿元的“五路一桥”工程即将完工。35kv变电站建设正酣,200kv变电站申报国家电网项目顺利。园区内设有工、农、中、建、浦发、徽商等11家银行,2家小额贷款公司、19家投资担保公司,可为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园区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如今,园区着力打造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和机床再制造为重点,以再生资源拆解加工、交易、物流及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循环经济再制造生态示范园。截至今年6月末,园区累计引进项目32个,总投资251.2亿元,国内循环经济领域知名企业青岛新天地、上海森蓝环保等相继落户。平台建设方面,去年芜湖市政府与中国人保财险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园区设立了机电产品回收交易中心,与民营资本合作成立了远华机电产品再生利用公司。根据规划,2018-2022年,园区总开发面积将达到32平方公里,形成产业耦合度较高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再制造、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板块集群。
园区发展有着很多的内在规律,对区位、发展战略、产业基础等要求均比较高。那么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优势如何,通过“把脉”了解到,产业园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而且园区定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芜湖市繁昌县西部,拥有长江深水岸线公里,可常年通达万吨级船舶。同时,沪铜铁路、沿江高速公路使园区同长三角和内陆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京福高铁、铜陵长江二桥近在咫尺,距建设中的芜湖长江二桥、宁安客专直线、长江南路与园区毗邻,荻黄路纵贯南北。往南京禄口、合肥新桥机场的车程不足两小时。产业基础方面,芜湖作为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融合的城市,制造业基础厚、技术力量强,其首位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包涵了电子电器制造、装备制造等再制造的相关产业,发展再制造的基础良好。而且,芜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虽尚处发展初期,但其再制造的两个重要环节——废旧物资回收和拆解上有着较为悠久的产业历史。鑫科、精诚、运泰等企业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成立了相关的再制造企业并开始运作经营。
除了“硬件”条件卓越,在发展的“软环境”方面,产业园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政策,明确要求将再制造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芜湖市也出台《加快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的意见》。产业园所在的繁昌县,也出台了《繁昌县再制造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此外,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政策、芜湖市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等,对扶持循环经济园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记者汤荣汛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