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土地流转有新招
东南网8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传仁)从播种、插秧到收割、烘干都有机械帮忙;早稻种植面积3万亩,超额完成任务;5700多亩抛荒地种上了粮食作物,落实面积超序时进度……截至目前,邵武市已流转土地16.32万亩,流转率达45.7%,生机勃勃的农业生产背后是扎实的要素保障。
“我们这里种田,穿着皮鞋都可以了!种什么,怎么种,播种、育秧、插秧等全过程,都由明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来承担。”邵武市拿口镇山下村村民方荣亮,原来只是在明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干活领工资,看到种田不辛苦有赚头,2019年便开始将流转来的81亩耕地种植水稻,今年早稻亩产达到1100斤。
邵武市明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山下村建有机烘、工厂化暗化育秧厂房,拥有各类农用机械50多台、机手20多名,主要从事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提供育、耕、种、防、收、烘、销全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服务范围包括拿口、大竹、吴家塘等多个乡镇,服务面积突破2万亩。
社会化服务为农民轻松种田提供了支撑,并更加有效地影响着土地稳定流转。目前,邵武市的各个乡镇都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涵盖农业农事的各个方面。
水北镇一都村的大片农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农民种植黑皮冬瓜的忙碌身影。
近日,在田里忙活的村民谢国发说:“去年我就种了黑皮冬瓜,收入不错。好项目逼着我去找村民‘求’着租地,我今年流转了61亩地,今天雇了8名工人拔芽治虫,够忙的了!”
去年以来,一都村采取村社合作的模式,整合、盘活村内优质土地资源,引来客商入驻种植适销对路的黑皮冬瓜,亩产可达2万斤以上,亩纯收入好的近万元。“今年,我们村已有130多户农户与客商签订了包销合同,集中流转土地1200余亩,让土地出租、生产都更值钱,还带动100余农户劳动就业。”一都村党支部书记熊邵辉说。
项目的落地,需要成片的规模用地,这也就“逼”着乡镇和村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土地流转让规模种植成为可能。
通过拿口镇政府引进,南平市长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加尚村合作种植台湾优质水稻“越光米”。这个项目“逼”着该村集体将地势平缓、田地集中连片的530亩耕地流转出来,每亩年租金500元。目前,“越光米”优质水稻长势喜人,预计年产水稻600吨。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反过来又催生各类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截至目前,邵武市共有家庭农场316家、农民合作社911个、南平市级龙头企业18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
邵武还努力改变“低头种粮”的传统观念,创新建立“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以旅游的理念将山、水、林、田、村一体打造,增添游玩、观赏美景元素,打造美丽田园“网红打卡点”。
更多
续写友好佳线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于7月18日在厦举办
福建出台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意见
省消委会提醒:暑假教培需理性看待 谨慎选择
更多
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量已达六十三家
网信办重点整治7方面网上涉未成年人突出问题
新一轮强降雨即将开启!波及26省份
暑期校外体育培训亟待“拧紧安全阀”
白俄罗斯总统说普里戈任已在该国
普京:俄强力部门遏制了一场内战
日本7月21日起重新将韩国纳入出口“白名单”
更多
全国影视英才相约集美 “以会促产”结出硕果
两岸歌手将共同唱响海峡论坛主题歌曲《我们相信》
侯勇:演戏要把自己躲在角色的背后
这场国产剧盛会,为何选择厦门?
《那山那海》成主题教育生动教材
口碑收视双赢,《一代匠师》央视一套重播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白)(夜)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