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芜湖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动态丨芜湖高新区:“两高融合”融出产业“好风景”

admin6个月前 (01-14)芜湖产业信息31

  初冬时节,地处长江岸边的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高校云集、产业园区林立,集群发展日渐成势,成为这座城市靓丽的文化底色和“产业风景”。

  芜湖高新区与弋江区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辖区拥有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等6所高校和近10万名在校大学生,同时拥有10余家上市企业、4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85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了高新区、高教园区共生的“两高”优势。

  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弋江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厚植人才发展沃土,不仅智力资源荟萃,“含新量”也直接拉满,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在芜湖高新区安徽瑞迪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身穿防尘服的操作人员穿梭于全自动的生产线之间,大型设备满负荷运转,现场一片忙碌。

  落户芜湖5年时间,该公司已成为专注于IGBT/FRD以及碳化硅MOS/SBD芯片设计、功率模块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并于2024年跻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芜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上的重要一环。

  ▲ 安徽瑞迪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瑞迪微电子有限公司瞄准电动汽车、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加快相关芯片的科研攻关。订单量的快速增加,给这家年轻的科创企业带来了“成长的烦恼”:原有设备产能跟不上,有订单不敢接。

  “区政府相关部门主动上门帮我们申报设备更新补助,让我们坚定了追加投资扩大产能的信心!”安徽瑞迪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少勇说,“爱拼才会赢!今年我们还要加快产线的智能化提升。”

  近年来,弋江区加快推动“两高融合”,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向创新要“实绩”。围绕企业创新主体,弋江区在推动“四链”融合、全面协同上下功夫,“外引”“内育”相结合,不断壮大科技企业矩阵。以政策杠杆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创省级以上研发创新中心,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

  该区还发挥亩均效益评价的导向作用,推动要素资源供给向区内高科技投入、高亩均产出的企业倾斜。2023年,该区招引有影响力的总部项目27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一批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在高新区落子布局。

  近日,芜湖高新区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标杆单位。

  高水平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弋江区拿出一揽子举措,不断强化校地协同、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推动高校、产业研究院和企业多方联动,培育创新平台,赋能创新发展:

  常态化开展科技大走访,覆盖科技企业200余家,收集技术、人才需求100余项;

  安徽师范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分别与奇瑞新能源、达尔智能、华东光电等企业联合申报“赤铸之光”重大项目;

  2023年,皖南医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与芜湖市内企业共签订技术合同349个,金额8896万元;

  以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为依托,弋江区结合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推动产业教授走进课堂,鼓励“订单式”培养,支持本地企业在区内高校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提升高校专业与本区产业的匹配度;同时,支持区域内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建立更多产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随着西电芜湖研究院、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不断发展壮大,创新平台已经成为科技招商、招才引智的重要渠道。近三年,高新区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落户60余个。

  今年5月,高新区出台省域副中心创新引领区若干支持政策,其中明确了支持“两高”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出台优先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等一揽子政策方案,全面盘活创新资源。

  弋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汪敏表示,该区将坚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更高效地将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培厚“沃土” 激活发展“硬实力”

  几年前,在外打拼的胡如国带领团队来到芜湖市弋江区,创办了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短短数年间,这家从事即热元件研发的企业,就已获得200多项专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们享受到了当地给予的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多项优惠政策,同时还获得1000多万元的高层次人才资金支持。

  政府的政策支持,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胡如国表示,得益于政府的惠企政策,企业专利数量迅速增长,让他们在后续发展中得以保持持续的创新力。

  人才是头部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弋江区立足“两高”优势,深入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将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联动推进,构建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工作格局。

  ▲ 安徽长飞先进半导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作业

  据了解,弋江区坚持“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并举,扎实推进人才平台建设,持续发挥博士后工作站、长三角研究院、西电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引领作用,既注重招引战略科研领军人才等“领头羊”,也注重招引青年科技人才、高校毕业生等“生力军”,实施高素质青年人才留弋计划,激发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效能。

  去年,弋江区引育领军人才12人、高端人才173人,新增高层次人才团队20个,新招引大学生1.2万人。当地还成立“高校人才工作联盟”,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以政府搭台促进校企对话,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双侧驱动。

  此外,弋江区还专门出台人才政策,为企业提供引进人才补贴、用工服务补贴等奖励政策,去年累计兑付各类奖补资金5000余万元。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等方面,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宽松舒适的环境。

  广聚英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在这里碰撞激荡,释放澎湃创新动能,引领芜湖这座滨江城市活力奔涌、逐梦前行。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头条】沿海纺织商会“使大招”:投资30亿奔向安徽开建纺织产业园!1-7月中部地区投资增长101%!

【头条】沿海纺织商会“使大招”:投资30亿奔向安徽开建纺织产业园!1-7月中部地区投资增长101%!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头条】 沿海纺织商会“使大招”:投资30亿奔向安徽开建纺织产业园!1-7月,中部地区投资增长10.1%!   产业转移的新闻一直是近阶段以来的热门话题,目前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升级成为主旋律。而从去年以来,对中西部原本的纺织产业认知都需要...

专访芜湖市鸠江区副区长李娜:芜湖机器人产业未来将“剑指”千亿产值构建“多链协同”发展生态

专访芜湖市鸠江区副区长李娜:芜湖机器人产业未来将“剑指”千亿产值构建“多链协同”发展生态

  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和重要的商埠城市,芜湖这片土地上演绎了一段又一段的商业传奇。   从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营经济复苏的头部枝报春花“傻子瓜子”,到国内头部个营收突破100亿元的零食品牌三只松鼠,从自主汽车品牌奇瑞到水泥巨头海螺集团,芜湖诞生过很多具有时代意义的企业,也孕育了汽车和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   进...

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简介

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简介

  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发展、加强南北合作战略要求,由芜湖、亳州两市合作共同创建的省级开发区。园区2011年初开始筹建,2012年1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园区8平方公里,后经规划调整,面积扩大到34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13平方公里。实行财税独立、封闭管理的运营体制。“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食品医药”为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为代表的的现代服务业。...

围绕制造业和现代物流

围绕制造业和现代物流

  您当前的位置 :芜湖新闻中心   中安在线 来源:大江晚报 作者:记者 汤荣汛 编辑:贾良月   发展制造业和现代物流是芜湖落实《若干意见》的“两个拳头”,记者从3月17日“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芜湖要“培育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并将“建设现代化物流枢纽”提升到与制造业发展同等位次。那么,芜湖下...

宁波赴北京开展招商考察

宁波赴北京开展招商考察

  您当前的位置 :芜湖市长报道集   中安在线 来源:芜湖日报 作者:记者 张申尚 编辑:贾良月   2月15日至1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宁波率队赴北京开展招商考察,走访了9家企业和投资机构,涵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金等领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东,市政府秘书长王志鹏参加。   2月14日深夜,宁波一行乘...

安徽工业重心-芜湖地区的工业分布小析-搜了网

安徽工业重心-芜湖地区的工业分布小析-搜了网

  芜湖地区地势平坦,江北有大面积的冲积带可供工业开发和扩张.抛开政治及政策的上倾斜因素,芜湖近十年来工业发展水平远超于安徽省内其它任何一个城市,包括其省会城市--合肥.   本来是想在上海落户并获得发展的上海奇瑞汽车,作为被上汽抛弃的无奈之举而内迁安徽芜湖,却给这个长江边的并不出名的小城市带来了发展的奇迹.依托奇瑞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扩张,城市大兴土木,并与之兴建大型的...

安徽省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安徽省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声明:,,,。详情   马军,男,汉族,1971年2月出生,安徽芜湖人,中共党员,1991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   1991.7-2010.8 历任芜湖市财政局、市发展和计划委员会、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产业局)、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科员、副科长、主任科员、科长;   2019.5-2019.6 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

安徽省宿州市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

安徽省宿州市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

  境内,是在省委、省政府振兴皖北的战略部署下,依托规划建设的一个园区。2012年1月18日,园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合作共建,独立运作,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   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依托 京沪高铁、宿淮铁路、泗许高速等交通区位优势,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围绕生态型、科技型、外向型产业定位,坚持三化统筹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