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扩大手笔!官方公示芜湖
在芜湖买房,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4008908365-502(点击一键呼叫),咨询房博士。
在2021年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城市“西进、南扩、中提升”,构建“一主两副”“一心四极”城市空间结构。日前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方网站公示了《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珩琅山路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弋江区白马山路南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这预示着南扩正在稳步推进中。【买房咨询热线】【芜湖买房】
为强化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与刚性管控作用,科学引导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的开发建设,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为使本次规划成果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城市发展实际,保障公众参与规划制度的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现将《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予以公示,征求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为更好征求广大市民意见,方便市民了解规划,本次规划方案将在市规划展示馆和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进行现场公示。
1、信函反馈意见请邮寄至:芜湖市长江南路83号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邮编:241000。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全面落实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长江大保护精神以及安徽省政府发布的《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等相关要求,以《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2018 年修改)、《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的实施意见》、《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和《弋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新时代营城理念,建设芜湖产城融合发展新园区。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指导片区内土地使用和各类建设的法定文件,指导片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
本规划适用于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建设用地范围,规划用地北至芜铜铁路、南至湾石路、东至南经三路、西至商合杭铁路,规划面积5.86平方公里。
(12)《芜湖市中心城区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规划(2019-2030年)》;
(13)《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14)《弋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定位为:“现代化生态智慧园区,芜湖市创新创业先导区、产业转移示范区、高端人才汇集区、产城融合拓展区”。
依据现状已形成路网景观体系,构建“组团布局、服务聚心、生态建廊”的整体格局,规划形成“两轴、三片”的空间结构。
规划总用地面积586.05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540.0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92.15%,以工业为主导功能,形成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八大类用地。
在片区内鼓励多元化的土地复合使用。规划设置的混合用地为文体混合用地、商业公服混合用地。在建设项目规划管理阶段,除以上混合使用的用地外,其他用地可根据建筑适建性的相关规定,允许各地块不超过10%的建筑量建设其他性质的设施。
规划区内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路网体系,其中主干路形成“一纵一横”的骨干道路系统。
规划通过便捷连通的干路网,满足片区内外交通需求。通过尺度宜人的城市街道,形成开放活力的城市街区,保障城市交通微循环;以服务人为中心设计城市街道,保障交通出行,促进社会交往。
规划布局“干线+支线”二级公共交通网络,干线串联组团和社区中心,服务中距离出行;支线根据需求灵活组织运营,支撑公交干线客流集散,或在一定区域内独立运行。
社区级公共设施满足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需求,服务半径以300m-500m为宜,其服务范围约1-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2万人,配建社区级党群服务用房、文体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多功能运动场地、养老服务站、幼儿园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社区中心与公交系统及慢行系统紧密联系,与其他建筑复合建设,一般不独立占地,社区级公共设施结合社区中心、公园绿地、交通便捷地区进行布局。
基础教育设施按照服务半径和居住人口分布情况布局,其中幼儿园服务半径300m、小学服务半径500m、初中服务半径1000m,共设置1所九年一贯制(小学+初中)、3所幼儿园。
规划通过筑斑块、连廊道,构建“两心、三廊、多带、多点”的多级绿地景观格局。
以分级配置、均衡布局、慢行联系为原则,在规划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营造“园在城中”的绿色生活环境。
规划重点打造芜南路东西两侧城市公园,满足10-15分钟绿色城市生活圈需求。
社区级公园满足5分钟绿色社区生活圈需求,宜与社区中心统筹建设,并考虑居民活动需要,同时沿水系布局带状绿地。
为强化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与刚性管控作用,科学引导弋江区白马山路南部区域的开发建设,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弋江区白马山路南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为使本次规划成果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城市发展实际,保障公众参与规划制度的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现将《弋江区白马山路南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予以公示,征求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为更好征求广大市民意见,方便市民了解规划,本次规划方案将在市规划展示馆和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进行现场公示。
1、信函反馈意见请邮寄至:芜湖市长江南路83号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邮编:241000。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的讲话精神,以《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2018年修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进行科教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完善职教园区土地利用机制,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同时完善整体功能布局,建设绿色、现代、高效、创新的职教园区。
弋江区白马山路南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指导片区内土地使用和各类建设的法定文件,指导片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
本规划适用于弋江区白马山路南部区域,规划范围北至白马山路-恒力混凝土公司北部,南至南经二路,东至宁安城际铁路,西至长江南路-毓秀路(西延段),规划面积440.17公顷。
(3)《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4)《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5)《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2018年修改);
(9)《芜湖市中心城区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规划(2019-2030年)》;
(12)《芜湖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4-2030年)》;
弋江区白马山路南部区域定位为:“安徽省职业人才输出基地、芜湖市科创人才培育中心、芜湖市“产、学、研”融合发展样板区”。
规划总用地面积440.17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326.44公顷,占总规划用地74.16%,以职教、居住为主导功能,形成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六大类用地并预留规划留白用地(KX)。
在片区内鼓励多元化的土地复合使用。用地可根据建筑适建性的相关规定,允许各地块不超过10%的建筑量建设其他性质的设施。
为应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为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预留空间,为提高规划弹性适应能力,规划于毓秀路与长江南路交叉口北侧预留留白用地,该区域应以配套服务、基础设施等功能为主导,不应用于工业用地,具体用地性质与功能布局应根据未来发展需求进一步研究确定。
规划区内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路网体系,其中主干路形成“一横两纵”的骨干道路系统。
规划通过便捷连通的干路网,满足片区内外交通需求。通过尺度宜人的城市街道,形成开放活力的城市街区,保障城市交通微循环;以服务人为中心设计城市街道,保障交通出行,促进社会交往,构建小街区、密路网的路网体系。
规划布局“轨道交通+快线+支线”三级公共交通网络,轨道交通3号线、快线运行速度快、站间距大,服务长距离机动化联系。支线根据需求灵活组织运营,支撑公交干线客流集散,或在一定区域内独立运行。
规划沿白马山路、长江南路等布局轨道交通和公交快线走廊;沿次干道布局公交支线。规划具体线位以蕞终批准的相关规划为准。
社区级公共设施满足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需求,服务半径以300m-500m为宜,其服务范围约1-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2万人,设施配置包括1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要为党群服务用房、文体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服务站、残疾人工作站、公厕、社区公园、室外体育场地等设施。空间上依托二类居住用地、商住混合用地或商业用地,按点位控制,允许在地块内进行调整,室外体育场地规划结合公园绿地进行布局,具体位置和用地在地块开发建设中予以明确。
基础教育设施按照服务半径和居住人口分布情况布局,其中幼儿园服务半径300m、小学服务半径500m、初中服务半径1000m,保留并扩建现状高新区实验学校,新增1所36班高中,并设置3个幼儿园。
以分级配置、均衡布局、慢行联系为原则,在规划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营造“园在城中”的绿色生活环境。
社区级公园满足5分钟绿色社区生活圈需求,宜与社区中心统筹建设,并考虑居民活动需要,同时沿水系布局带状绿地。
为强化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与刚性管控作用,科学引导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珩琅山路以南区域)的开发建设,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珩琅山路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为使本次规划成果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城市发展实际,保障公众参与规划制度的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现将《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珩琅山路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予以公示,征求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为更好征求广大市民意见,方便市民了解规划,本次规划方案将在市规划展示馆和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进行现场公示。
1、信函反馈意见请邮寄至:芜湖市长江南路83号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邮编:241000。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全面落实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长江大保护精神以及安徽省政府发布的《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等相关要求,以《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2018 年修改)、《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的实施意见》、《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和《弋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完善开发区土地利用机制,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同时完善整体功能布局,建设绿色、现代、高效、创新的产业园区。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珩琅山路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指导片区内土地使用和各类建设的法定文件,指导片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
本规划适用于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珩琅山路以南区域,位于芜湖市南部,漳河以东、珩琅山路以南、九华南路以西、白马山路以北,总用地面积为4.63平方公里。
(12)《芜湖市中心城区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规划(2019-2030年)》;
(13)《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14)《弋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片区定位为:“集生态、创新、智慧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园区,未来芜湖市的创新创业核心区、创智研发先导区、商贸服务样板区”。
规划总用地面积463.1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392.73公顷,占总规划用地84.79%,以工业和科研为主导功能,形成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六大类用地。
在片区内鼓励多元化的土地复合使用。规划设置的混合用地为商业公服混合用地、工业研发混合用地。在建设项目规划管理阶段,除以上混合使用的用地外,其他用地可根据建筑适建性的相关规定,允许各地块不超过10%的建筑量建设其他性质的设施。
规划区内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路网体系,其中主干路形成“三纵三横”的骨干道路系统。
规划通过便捷连通的干路网,满足片区内外交通需求。通过尺度宜人的城市街道,形成开放活力的城市街区,保障城市交通微循环;以服务人为中心设计城市街道,满******通出行,促进社会交往,构建高效、便捷的路网体系;采用弹性控制,在出入口方位不变的前提下,可根据地块设计需求调整线形,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
布局“轨道交通+干线+支线”三级公交网络,轨道交通1号线座站点;干线串联组团和社区中心,服务中距离出行;支线根据需求灵活组织运营,支撑公交干线客流集散,或在一定区域内独立运行。
规划于基地范围内共设置1处邻里中心。设施配置包括商业、文化、体育、卫生和教育等设施。
规划通过连水脉、筑绿网,构建“一心、两廊、六带、多点”的多级绿地景观格局。
以分级配置、均衡布局、慢行联系为原则,在规划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营造“园在城中”的绿色生活环境。
社区级公园满足5分钟绿色社区生活圈需求,宜与社区中心统筹建设,并考虑居民活动需要,同时沿水系布局带状绿地。
在芜湖买房,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4008908365-502(点击一键呼叫),咨询房博士。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