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金九之前的芜湖土地市场稳字当头
说到土地市场,一定讲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土地财政,一个是土地出让。前者讲的主要是一个意愿度的问题。打个比方,一个人的收入到底是依赖资产的孳息,还是依赖劳动力的交换,这决定了他在某个方面的投入。
同样的道理,一个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也决定了它的投入程度,哪一块占比大就搞哪一块。2021年土地财政依赖度蕞高的当属杭州市,其次是佛山,财政依赖土地程度高达140%。这个比例计算公式指的是,当年土地出让金/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得出的一个比值。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的是主要以税收为主体的地方财政收入。卖地收入指的是城市的国有土地出让收入。那芜湖土地依赖程度高不高呢?
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论芜湖房地产市场蕞红火的几年,应该就是蕞近的5年。从2016年开始起势,到今年土市的跌跌撞撞,芜湖土地财政依赖度大概在30%左右,今年上半年约为37%。其中2021年是个例外,超过了50%。
因此从数据上看,芜湖并不是一个对土地依赖度高的城市。
这是我粗略测算的数据,准不准另说。从关注诸多机构的报告和数据上浏览,芜湖房价,去库存周期倒是经常上榜,但在土地财政政的榜单上,我还没看到过芜湖的身影。如果有网友看到过类似的数据,欢迎补充。
是不是由此推断出芜湖卖地其实并不是很积极呢?至少在去年火爆的土地市场时期,鱼眼的观感是芜湖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很多优质的地块没有在当年“火上浇油”,相反,去年还推出了很多城市犄角旮旯的地块。
回头来看这些做法,芜湖还是相当理性的。但市场并不理性,土地市场上还是卖出了一些动辄楼面价1万多的高价地,高价地搅动了市场,市场搅动了人心。当然,和芜湖大致相当的三四线城市在去年都处在同样的情境之中,如何把控,就看主政官能否看透了。
果然,高峰之后是低谷。2022年芜湖土地市场就立刻换了个场景。1-8月份,芜湖市区卖地19宗,其中非住宅用地7宗,土地出让金73.91亿元。分析一下前8个月的拿地情况,大约有以下几个特点:
头部,拿地房企比较集中,中小型的民营房企就少见了。拿到地的房企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国资背景的大房企,一类是本地蛇头房企,还有一类是城投。
第二,参拍房企数量少了,城投+拿地房企凑齐一场土拍,过去一窝蜂的抢地,摇号,竞各种社会教育基金的路数不见了,拿地热情减退。
第三,地价逐渐回归理性,楼面价也下来了。在过去看着地段相当不错的地块没卖出价来,用于刺激市场的万元楼面价不见踪影;
第四,热度下降,土地市场的流标地块增加。公告出让的地块中,3宗地块流拍,一宗转挂牌出让,还有一宗终止拍卖,去年这些现象几乎看不见;
随着楼市库存不断地积压,行情持续筑底,未来的土拍的趋势越来越倾向于定向投送。只要某地块被某房企看上眼了(包括价格,产品,定位等),就推动该地块上市,开拍,成交。确保市场稳健前行,在不确定的行情里追求确定的一面。
真实 理性而认真 别开生面地聊拨楼市的现状和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